2024年5月31日經濟日報報導(本文由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歐陽弘律師受訪,記者許如鎧採訪整理)
新聞中的法律/foodpanda併購案衍生外送員隱憂 公平會要如何做才「公平」?
Uber Eats併購foodpanda消息一出,引起社會一片譁然。據前幾年公平會處理兩大平台調降薪資時的資料,兩大巨頭市占率合計七、八成以上,若公平會亮綠燈放行,是否會形成獨占市場的巨獸,進而影響消費者、店家、外送員等三方權益,是外界關注的焦點。
公平會已於5月14日收到UberEats母公司提出擬與foodpanda結合的申報案件,公平會將審查重點放在「市場集中度」、「結合後併購方訂價能力」、「合併案協同效果(聯合行為)」、「市場效益」等四大面向,最終須審酌兩者結合是否「利大於弊」。
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歐陽弘指出,「對店家的抽成」、「外送費」會納入結合審查評估,應該沒有疑義。不過,「外送員薪資」會不會是競爭法中結合管制要審查的項目,很可能成為未來的爭議問題。
歐陽弘解釋,公平法主要的規範對象是「事業」,那勞工算不算事業呢?公平會曾揭示立場,認為勞工並不屬於公平法規範的事業。此外,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也曾針對本案的扣薪的問題進行說明,表示「扣薪的行為比較不是公平法的問題」。
Uber Eats先前宣布以9億5千萬美元現金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那要如何解套呢?歐陽弘認為,應把公平法「規範的對象」與「保護的對象」區分開來。公平法規範對象雖然是事業,但保護對象不侷限於事業,例如在不實廣告案件中,許多消費者向不肖廠商求償成功的案例,這些消費者不具事業的身分,但受公平法保護。
此外,公平會也訂有《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委託家庭式代工案件之處理原則》,當代工者遭遇到積極欺瞞,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等不當交易情況時,提供保護及申訴的管道。
歐陽弘表示,「外送員薪資」以及其他各種關於勞動條件的訴求,不僅涉及外送員的權益,更攸關外送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。若公平會將「外送員薪資」以及其他各種關於勞動條件的訴求,排除在結合審查的項目外,可能造成未來很大的經濟及社會問題。
Uber Eats、foodpanda併購後外送員問題。 許如鎧/製表
歐陽弘強調,結合案件中,公平會必須審酌「限制競爭之不利益」及「整體經濟利益」。本案「限制競爭之不利益」很明顯,那麼「整體經濟利益」的審酌也就更加重要。勞工的勞動條件、就業環境等,屬於整體經濟中重要的一環,自然也應納入審酌。
事實上,過去公平會在錢櫃與好樂迪的結合案中,曾將勞動市場相關問題納入評估,並認為「參與結合事業透過本結合案整合人力部分,仍有減少既有就業機會之疑慮」,最終做出禁止結合的決定。
歐陽弘表示,參與結合事業在提出申報後,仍可提出種種對未來的承諾,讓公平會納入結合審查的評估。若公平會不禁止結合,也會把事業的承諾轉化為條件或負擔。價格問題絕對是人人關注的焦點,在過去的案例中,也不乏對漲價問題做出承諾的事業,但公平會未必埋單。
Uber Eats先前宣布以9億5千萬美元現金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舉例來說,在錢櫃與好樂迪的結合案中,參與結合事業便承諾 「5年內不調漲服務價格、不減少任何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內容及優惠」,公平會卻認為短期承諾無法解決長期消弭競爭的疑慮,最終作出禁止結合的決定。如此看來,即使事業透過「承諾不漲價」來試圖消除結合後漲價的疑慮,公平會恐仍不會接受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48/8001946
Brain Trust: Your Trust, Our Honor